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习作文 学习作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_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视频免费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_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视频免费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1.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2.七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_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视频免费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1.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

2.七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3.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

4.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5.七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是什么?

6.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_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视频免费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

        整式的加减是承续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进行整式方程的一系列运算,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含有字母运算的变化。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 七年级数学 《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

        2.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

        (1)5个人+8个人=    ;?

        (2)5只羊+8只羊=    ;?

        (3)5个人+8只羊=    .?

        2.观察下列各单项式,把你认为类型相同的式子归为一类.

        8x2y, -mn2, 5a, -x2y, 7mn2,, 9a, -, 0, 0.4mn2,,2xy2.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按不同标准进行多种分类,教师巡视后把不同的分类 方法 投影显示出来.

        要求学生观察归为一类的式子,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学生说出各自的分类标准,并且肯定每一位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

        1.同类项的定义:

        我们常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8x2y与-x2y可以归为一类,2xy2与-可以归为一类,-mn2、7mn2与0.4mn2可以归为一类,5a与9a可以归为一类,还有、0与也可以归为一类.8x2y与-x2y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2,y的指数都是1;同样地,2xy2与-也只有系数不同,各自所含的字母都是x、y,并且x的指数都是1,y的指数都是2.

        像这样,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比如,前面提到的、0与也是同类项.

        2.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地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3x与3mx是同类项.(  )

        (2)2ab与-5ab是同类项. (  )

        (3)3x2y与-yx2是同类项.(  )

        (4)5ab2与-2ab2c是同类项. (  )

        (5)23与32是同类项.(  )

        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3x-2y+1+3y-2x-5;

        (2)3x2y-2xy2+xy2-yx2.

        例3k取何值时,3xky与-x2y是同类项?

        例4若把(s+t)、(s-t)分别看作一个整体,指出下面式子中的同类项.

        (1) (s+t)-(s-t)-(s+t)+(s-t);

        (2)2(s-t)+3(s-t)2-5(s-t)-8(s-t)2+s-t.

        3.课堂练习:请写出2ab2c3的一个同类项.你能写出多少个?它本身是自己的同类项吗?

        三、课时小结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会写出一个单项式的同类项,会判断几个单项式是否是同类项.

        2.这堂课运用到分类思想和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学习同类项的用途是为了简化多项式,为下一课的合并同类项打下基础.

        四、课堂作业

        若2amb2m+3n与a2n-3b8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则m与 n的值分别是    .?

        第2课时 合并同类项

        教学目的:

        1.理解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渗透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地合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了搞好班会活动,李明和张强去购买一些水笔和软面抄作为奖品.他们首先购买了15本软面抄和20支水笔,经过预算,发现这么多奖品不够用,然后他们又去购买了6本软面抄和5支水笔.问:

        1.他们两次共买了多少本软面抄和多少支水笔?

        2.若设软面抄的单价为每本x元,水笔的单价为每支y元,则这次活动他们支出的总金额是多少元?

        二、讲授新课

        1.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学生讨论问题2)可根据购买的时间次序列出代数式,也可根据购买物品的种类列出代数式,再运用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将同类项结合在一起,将它们合并起来,化简整个多项式,所得结果都为(21x+25y)元.

        由此可得: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板书:合并同类项.)

        2.例题:

        例1找出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的同类项,并合并同类项.

        根据以上合并同类项的实例,让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指数保持不变.

        例2下列各题合并同类项的结果对不对?若不对,请改正.

        (1)2x2+3x2=5x4;  (2)3x+2y=5xy;

        (3)7x2-3x2=4; (4)9a2b-9ba2=0.

        例3合并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1)2a2b-3a2b+0.5a2b;

        (2)a3-a2b+ab2+a2b-ab2+b3;

        (3)5(x+y)3-2(x-y)4-2(x+y)3+(y-x)4.

        (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各同类项,会减少运算错误,当然熟练后可以不再标出.其中第(3)题应把(x+y)、(x-y)看作一个整体,特别注意(x-y)2n=(y-x)2n,n为正整数.)

        例4求多项式3x2+4x-2x2-x+x2-3x-1的值,其中x=-3.

        试一试 把x=-3直接代入例4这个多项式,可以求出它的值吗?与上面的解法比较一下,哪个解法更简便?

        (通过比较这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在求多项式的值时,常常先合并同类项,再求值,这样比较简便.)

        3.课堂练习:课本P65练习第1,2,3题.

        三、课时小结

        1.要牢记法则,熟练正确地合并同类项,以防止出现类似2x2+3x2=5x4的错误.

        2.从实际问题中类比概括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合并同类项.

        四、课堂作业

        课本P69习题2.2的第1题.

        第3课时 去括号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经历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二

        知识与技能: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整式的加减实际就是合并同类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了解同类项的定义及合并法则,且会运用此法则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3、 知道在求多项式的值时,一般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 反思 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合并同类项的定义和法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受学数学是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刷油漆,请根据图中的尺寸,算出:(1)甲乙油漆面积的和.(2)甲比乙油漆面积大多少.

        (处理方式:①学生思考片刻 ②找学生代表交流自己的解答 ③教师汇总学生的解答)

        板书:

        (1)(2ab-πr2)+(ab-πr2)或(2ab+ab)-(πr2+πr2 )

        (2) (2ab-πr2)-(ab-πr2)

        (此时提问学生:这3个式子都是什么式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从本节课开始来学习:2.3整式的加减.并板书)

        二、探求新知

        教师自问:如何计算(1)和(2)两个式子呢?

        接着解答:本节课来学习2.2.1合并同类项(此时板书课题——1.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概念

        观察多项式(2ab+ab)-(πr2+πr2 )中的项:2ab、ab 的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

        ③ 师生 总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同类项,此时板书:1.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简称“两同”.

        ③系数可以不同 ④字母的顺序可以不同 简称“两不同”.

        合起来简称为:“两同两不同”.

        例如:2a与- a 4 b a2、与-2a2b (注意“两同两不同”.)

        ④温馨提示: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让学生列举.

        2、找朋友

        发给每组5位同学各一张小卡片(已写好多项式的项),教师手里留一张,当教师亮出自己的卡片,请好朋友(是同类项的为好朋友)上讲台,说一说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好朋友.

        3、议一议

        课本71页练习1(说明为什么)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三

        设计理念

        建立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师生交流的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挥,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进而达到“我要学”。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沪科版义务 教育 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2.3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第71~73页).

        学情分析

        七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学生主要通过对教学中生活情景的分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探讨、相互交流,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提高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认识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练习中巩固和熟悉合并同类项的技能。最后,通过回顾与反思以及谈感受谈收获,把所学知识升华成理性认识。

        教材分析

        合并同类项是一堂探究活动课,是在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 ,引入字母表示数、继而介绍了代数式,以及代数式求值的基础上对同类项的定义,同类项如何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以后学习解方程、整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续知识的主要纽带,同时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又合并同类项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同类项的定义,并能识别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熟练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

        (3)知道在求多项式的值时,一般先合并同类项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2.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 逻辑思维 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

        (1)通过由数的加减推广到同类项的合并,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2)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意识.

        4.个性品质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的意识,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

        (2)通过合并同类项,学生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感悟到学数学是美的享受,爱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合并同类项,化简代数式.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刷油漆,请根据图中的尺寸,算出:(1)甲乙油漆面积的和.(2)甲比乙油漆面积大多少.

        (处理方式:①学生思考片刻 ②找学生代表交流自己的解答 ③教师汇总学生的解答)

        板书:

        (1)(2ab-πr2)+(ab-πr2)或(2ab+ab)-(πr2+πr2 )

        (2) (2ab-πr2)-(ab-πr2)

        (此时提问学生:这3个式子都是什么式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从本节课开始来学习:2.3整式的加减.并板书)

        二、探求新知

        教师自问:如何计算(1)和(2)两个式子呢?

        接着解答:本节课来学习2.3.1合并同类项(此时板书课题——1.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的概念

        观察多项式(2ab+ab)-(πr2+πr2 )中的项:2ab、ab 的特点.

        学生交流、讨论.

        ③ 师生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同类项,此时板书:1.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强调: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简称“两同”.

        初中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大全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精选范文五篇

        2. 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教案

        3.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4.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5. 数学初一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6. 初一数学:整式的加减教学视频

        7. 七年级数学学习视频:整式的加减(上)

        8. 幼儿园数学加减法教案

        9. 初一数学视频:整式的加减

        10. 初一数学教程视频:整式的加减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对于即将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提前学习有一定的好处,我整理了数学上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有理数

        1、像5,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如+5,+1.2。

        2、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10,-3,…。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四、整式分类为:?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10、多项式的升幂和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起来,叫做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注意:多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一般应该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一上册课本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

       七年级上册数学书重要内容:

       (一)有理数。

       (1)定义: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2)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 叫做数轴。

       (3)相反数: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指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值: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值是它本身,负数的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值是0,两个负数,值大的反而小。

       (5)有理数的加减法。

       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值相加。异号相加,取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值减去较小的值。

       (6)有理数的乘法。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例:0×1=0

       (7)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值相除。0除

       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8)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看作a的n次乘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

       (二)整式

       (1)整式:是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是有理式的一部分,在有理式中可以包含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但在整式中除数不能含有字母。

       ①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②多项式: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③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它的次数。

       ④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变数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⑤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⑥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比较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⑦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⑧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整式加减。

       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掉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比较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②去括号。

       ③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四)几何图形。

       (1)几何图形。

       将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由一个或多个面围成的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分类:柱体、锥体、旋转体、截面体等。

       (3)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是几何图形的一种,指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平形四边形等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

       分类:圆形、多边形、弓形、多弧形。

       (4)点、线、面、体。

       点:点是比较简单的形,是几何图形比较基本的组成部分。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

       线:线是由个点集合成的图形。

       面:在空间中,到两点距离相同的点的轨迹。

       体:多面体是指四个或四个以上多边形所围成的立体。

       (5)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直线由个点构成。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长度无法度量。直线是轴对称图形。

       射线:是指由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直的线,射线有且仅有一个端点,无法测量长度。

       线段:是指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包括两个端点) ,有别于直线、射线。

       (6)角:在几何学中,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7)余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8)补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是2010年龙门书局出版的图书,主编是洪林旺。本书收录了全国各省高考状元的各个学科的学习心得和方法技巧。

       数学课本(mathematics textbook),数学学科教学用书。小学数学课本注意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学数学课本包括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第一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bc)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

       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1.4.2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 (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极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 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从算式到方程

       2.1.1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1.2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⑴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⑵

       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去括号的方法与有理数运算中括号类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例如x),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等步骤,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性质和运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体做法: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⑵依据:等式性质2

       ⑶注意事项:①分子打上括号

       ②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我们只管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3.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3.1.2点、线、面、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3.2直线、射线、线段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直线桑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3角的度量

       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3.4角的比较与运算

       3.4.1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3.4.2余角和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本章知识结构图

       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展开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角

       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余角和补角

       角的平分线

       等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

       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的一种调查。

       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实际中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时,可用不同的方法获得数据。除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外,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

       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据的分布规律。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规律。

       4.3课题学习 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调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五项步骤:

       一、设计调查问卷

       ⑴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

       ①确定调查目的;

       ②选择调查对象;

       ③设计调查问题

       ⑵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

       ①提问不能涉及提问者的个人观点;

       ②不要提问人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③提供的选择答案要尽可能全面;

       ④问题应简明;

       ⑤问卷应简短。

       二、实施调查

       将调查问卷复制足够的份数,发给被调查对象。

       实施调查时要注意:

       ⑴向被调查者讲明哪些人是被调查的对象,以及他为什么成为被调查者;

       ⑵告诉被调查者你收集数据的目的。

       三、处理数据

       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四、交流

       根据调查结果,讨论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和建议?

       五、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第二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5.1.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2平行线

       5.2.1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5.4平移

       ⑴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2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

       ⑴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⑵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⑶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七章 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1三角形的边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1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7.2.2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3.1多边形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n边形的对角线公式: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7.4课题学习 镶嵌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消元

       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1.2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有以下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

       对于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9.4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第十章 实数

       10.1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0.2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0.3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七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是什么?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冀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的教学计划,方便大家学习。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 九年级数学 包括:

        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 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四、提高学科 教育 质量的主要 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 教学方法 ,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 总结 。

        2、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6、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2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又将开始了。一学期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继续推进我校新课程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当前正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继续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全体教师以自学为主,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根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教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这一学期还结合我校的实际特点,把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教师集体备课相结合起来,也与教学的教学工作相联系。让教师们用理论知识来进行集体备课,同时要求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不少于3次。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开学初,每位数学教师都根据学校和教导处的安排,制定好这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好教学工作。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针对我校学生数学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生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始终坚持课堂教学“六认真”。结合当前课改,全体教师认真地不断探索、自主实践摸索着进行课改的尝试。

        教师们更注重对教材、教学的学习和思索。全体数学教师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和技能。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都能狠抓教学质量,重视后进生的转差工作,利用课余市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效果比较明显。学校的大多数老师能发扬奉献精神,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无补偿地给学生补缺补漏。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培优补差,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出效益。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教研组认真组织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要求每位教师自己订阅一份数学教学杂志。提高自己的数学修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关键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研究学生现状,制定教学计划。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对学习的内容做了讨论,要求每位教师在假期完成一篇教学案例。

        我们在学期初经过全组教师讨论确定教研活动计划,每次教研活动都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一学期来数学组老师共听课80余节。相互代课8节。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3

        本学期,我尽自己的努力克服上学期存在的不足,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对上学学期本应该及格而没有及格的学生多加关注和指导,对像杨荣杰、孙明旭、孙悦等有潜力的同学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渗透一些奥数知识,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为了本学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我计划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预计,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反思 。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尽力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4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 逻辑思维 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四、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 其它 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七(5)班共有50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

        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6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代数式。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1、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5、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

        6、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 社会实践 相结合。

        7、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

        8、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进步。

        9、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七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第八——十周

        期中考试:第十周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十——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十七周

        第七章:可能性:第十八周

        总复习、期末考试:第十八——二十周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计划相关 文章 :

        ★ 2019年初一上期数学教学计划

        ★ 七年级上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七年级学期教学计划5篇

        ★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 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 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通用模板

        ★ 七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精选5篇

        ★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

        ★ 2022初一数学的教学计划

        ★ 初一数学上学期的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是如下:

       第一章:有理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分线。

       第六章:平面直角座标系。

       第七章:三角形。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章 有理数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根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夯实基础

        (1)序号为几的零件最接近标准?

        ④-(-) ?0.025.

        第2课时 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思考:在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有哪些运算律?它们的内容是什么?能否举一两个例子来?那这些加法运算律还适用于有理数范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计算:20+(-30)与(-30)+20两次得到的和相同吗?

        得出结论:20+(-30)=(-30)+20

        换几组数去试:得到加法交换律:a+b= ?(学生填).

        其实,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接触到运算律,此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在小学中除了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还学习了加法的哪种运算律?(结合律)

        计算:(1)[8+(-5)]+(-4);

        (2)8+[(-5)+(-4)].

        得出结论:加法结合律:(a+b)+c= ?.

        例1计算:

        16+(-25)+24+(-35)

        例2课本P20例3

        说明:把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结合起来相加,可以使运算简化,这种方法是使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总结: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在下列情况下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①有些加数相加后可以得到整数时,可以先行相加;②有相反数可以互相消去,和为0,可以先行相加;③有许多正数和负数相加时,可以先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即正数和正数相加,负数和负数相加,再把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3 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计算,使运算简便.

        (1)(+9)+(-7)+(+10)+(-3)+(-9)

        (2)(+0.36)+(-7.4)+(+0.03)+(-0.6)+(+0.64)

        (3)(+1)+(-2)+(+3)+(-4)+…+(+2003)+(-2004)

        例4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上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14,-3,-11,+10,-12,+4,-15,+16,-18.

        (1)他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与下午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公升?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我们探索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律会使运算简便.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互为相反数的数相结合,同分母的分数相结合,能凑整数的数相结合,正数负数分别相加,从而使计算简便.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6)+(-18)+(+4)+(-6.8)+18+(-3.2)最适当的是( )

        A.[(+6)+(+4)+18]+[(-18)+(-6.8)+(-3.2)]

        B.[(+6)+(-6.8)+(+4)]+[(-18)+18+(-3.2)]

        C.[(+6)+(-18)]+[(+4)+(-6.8)]+[18+(-3.2)]

        D.[(+6)+(+4)]+[(-3.2)+(-6.8)]+[(-18)+18)]

        2.计算:(-2)+4+(-6)+8+…+(-98)+100.

提升能力

        3.小李到银行共办理了四笔业务,第一笔存入了120元,第二笔支取了85元,第三笔支取了70元,第四笔存入了130元.如果将这四笔业务合并为一笔,请你替他策划一下这一笔业务该怎样做?

        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第3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温度计:

        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比-3℃高出多少度吗?

        学生普遍能直观地看出4℃比-3℃高7℃,进一步地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4℃,那么温差(减最低气温,单位℃)如何用算式表示?

        按照刚才观察到的结果,可知4-(-3)=7 ①,而4+(+3)=7 ②,∴由①②可知:4-(-3)=4+(+3) ③,上述结论的获得应放手让学生回答.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观察、探究、讨论:从③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结论:减去-3等于加上-3的相反数+3。

(三)类比探究,总结提高

        如果将4换成-1,还有类似于上述的结论吗?

        先让学生直观观察,然后教师再利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验算.

        计算(-1)-(-3)就是要求一个数x,使x与-3相加得-1,因为2与-3相加得-1,所以x应是2,即(-1)-(-3)=2 ①,

        又因为(-1)+(+3)=2 ②,

        由①②有(-1)-(-3)=-1+(+3) ③,

        即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试一试:如果把4换成0、-5,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加上+3的结果相同吗?

        让学生利用“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得出结果,再与加法算式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的结论.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结果又如何呢?

        计算9-8与9+(-8);15-7与15+(-7)

        从中又能有新发现吗?

        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如下结论: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

        归纳:由上述实验可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a-b=a+(-b).

        (在上述实验中,逐步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

(四)例题分析,运用法则

例计算:

        (1)(-3)-(-5); ?(2)0-7;

        (3)7.2-(-4.8);(4)-3-5.

(五)总结巩固,初步应用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忆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使学生更加明晰所学的知识.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七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